肩負起山村的希望演講稿
同學(xué)們:
我是一個從大山溝里走出來即將成為教師的學(xué)生。父母給了我山的骨架與肌肉,而教師卻給了我成長的乳汁和糧食。我的家鄉(xiāng)是一個貧窮的山溝溝,陡峭如削的山崖,崎嶇險惡的山路,曾令許多教師望而生畏,聞風(fēng)而逃,甚至有的教師發(fā)誓:“我寧愿不要工作,也不到那個窮山溝去!”貧苦的村民又多么希望山外的教師來這片貧困的土地上看看,來安慰山里孩子們那饑餓的心靈。
盼星星,盼月亮,終于盼來了我生命中的第一個老師——一個稚氣未脫的師范畢業(yè)生。她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,叫馬瑯環(huán)。鄉(xiāng)親們則習(xí)慣地叫她馬蘭,說她像一束淡雅的馬蘭花,給窮鄉(xiāng)僻壤帶來了知識的溫馨,帶來了富饒的希望。
瑯環(huán)是天帝藏書的地方。是馬老師給了我這張通往瑯環(huán)的“通行證”,是馬老師的悉心教育使我開始了新的生活。我在知識的海洋中拼命地吸取,我的羽翼漸漸地豐滿了,終于在鄉(xiāng)親們的期盼中,在馬老師的殷切關(guān)懷下,我振翅飛出了山溝溝,考上了一所師范學(xué)校。
鄉(xiāng)親們都說,山溝溝里飛出了金鳳凰,可擔(dān)心故鄉(xiāng)沒有蓊郁的梧桐樹能把鳳凰招回來。馬老師沒有說什么,卻送給我一個筆記本,扉頁上赫然寫著“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;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”四句話。我看罷,淚眼蒙朧,當然會回到大山的懷抱。那里有我白發(fā)的鄉(xiāng)親,有渴求知識的孩子,有一位無私耕耘的山村女教師,還有我整個家鄉(xiāng)貧窮的根呀!
臨行的那天,樸實的鄉(xiāng) ……此處隱藏479個字……輕的山村女教師呀,而且還面對著這么多的孩子!
可是,在孩子面前,她不能后退,她定了定神:“同學(xué)們,有老師在,你們別怕,老師這會兒就去給你們把電線修好!你們呆在教室,誰也不許出去。等老師回來,嗯?”說完,她拿著手電筒,毅然地爬上了校門口那根電線桿上。
電,終于接上了。教室里傳來孩子們的.歡呼聲??墒?,就在那一剎那,“啪”的一道閃電,馬老師永遠倒在那根電線桿下,再也沒有回到那間教室,再也沒有回到孩子身邊……
孩子們撕心裂肺般地喊著他們親愛的馬老師,山谷嗚咽,卻再也沒有回音。
我淚流滿面,緊緊地捧著馬老師的遺像。老師,我多想告訴您,當年您送給我的“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”,不就是為了等我懷藏經(jīng)卷回來嗎?而今,我即將歸來,可您卻再也聽不見我含淚的呼喊。老師,您忘了我們之間還有那么多的約定沒有實現(xiàn)嗎?老師您說話呀!
當我從馬老師的沉沉悲痛中醒過來時,我的思想在超越舊俗,我的感情在升華純凈,于是,在畢業(yè)之際,擇途之時,我不再猶豫,不再徘徊,有什么比一個民族的無能更令人心悸的呢?有什么比一個社會的落后更令人心痛的呢?有什么比一個國家的貧窮更令人悲哀的呢?沒有,沒有!挑起民族落后的擔(dān)子,挑起國家貧困的擔(dān)子,關(guān)鍵在于挑起貧困山區(qū)的教育事業(yè)!我有什么理由逃避貧困的山溝?沒有,沒有!“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”。渴望強盛的民族在等待,貧窮的村民在等待,清幽的馬蘭在等待,渴求知識的孩子也在等待!有等待就會有希望,我必須在等待的希冀中,讓每一個等待都變成可人的現(xiàn)實,我必須像馬老師那樣,扎根山村,無私奉獻。于是慶幸我選擇了教育事業(yè),我驕傲我能為祖國的基礎(chǔ)教育像馬老師一樣生于幽谷的馬蘭花,把沁人心脾的芳香撒滿山區(qū),撒滿人間!